打通乡村防疫“最后一公里”
“一线医务人员拿命在拼,不要扎堆拉呱,也不要打麻将了!出门一定要戴口罩!”2月2日上午,在濉溪县四铺镇北陈村,村党总支书记陈矿用车载音响,在本村积极开展防疫宣传。
淮南毛集实验区工委管委坚决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录制播放“三句半”“大鼓书”等,把防控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
“乡村大喇叭响起来了,农民不再出村,流动宣传车既宣传又巡查、还劝导。”焦岗湖镇党委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流动宣传车穿村走巷不留死角,碰到扎堆的群众就上前劝导,现在大家主动取消群体聚会,取消娱乐活动。
肥西县花岗镇将当地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放的6条通告录制成音频,在全镇340个广播大喇叭上全天候播放,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引导。该镇30个村(社区)均配备2辆以上流动宣传车,每辆车以网格划分宣传区域,每天不限次数在各条“村村通”道路上流动播放。同时,充分发挥村(社区)、村民组长和志愿者网格化管理优势,每个村有若干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随身拿起便携式“小喇叭”,循环播放,织密织细疫情防控“大网”。
自1月28日开始,灵璧县游集镇居民游传化亲率志愿小分队和各村红白喜事劝导队,利用农村宣传车、喊话筒、标语、横幅和微信、抖音等宣传手段,以顺口溜、“三句半”、快板书等形式对新型肺炎的防控知识进行宣传,劝导村民取消或推迟婚丧宴席,引导村民停止一切宴请聚会活动。
在游传化的努力下,该镇有50多场婚丧宴席和唢呐演出取消或推迟。一些从武汉回乡的务工人员也主动到指定地点接受登记。
连日来,池州市贵池区广泛利用广播、高音喇叭发声,每天将权威疫情防控信息和知识传到千家万户。该区各部门联手在区水利部门已建成的山洪预警应急广播系统的基础上,紧急购置120套应急广播器材,发放到镇街道和村,建成覆盖全区的应急广播系统,让各村“大喇叭”全面响起。
芜湖市鸠江区汤沟镇充分发挥“小喇叭”作用,为开展疫情群防群控亮出“一嗓子”。该镇将《致全区人民的一封信》《致鸠江区返乡人员的一封信》、芜湖市疫情防控5个《通告》和新型疫情防控有关知识等,录成音频。百余名志愿者借用广场舞的50余只“音箱”,走村进庄开展流动宣传,成为“小喇叭”宣传的又一特色。
明光市利用“党建大喇叭”,逐村逐户开展宣传。目前,该市“党建大喇叭”已覆盖17个乡镇街道、152个行政村(社区)、1872个自然村,基本实现了镇、村、组三级党建广播网络系统全覆盖。
连日来,凤阳县小溪河镇小溪河村每天早上利用村里小喇叭给村民开广播会,宣传防疫知识,提出防疫要求。这是凤阳县乡村宣传的一个缩影。该县应急广播控制平台对全县223个村3606个终端进行全覆盖播报。
从去年腊月二十八开始,舒城县汤池镇常院村村书记龚巧云的声音每天都准时从村里的小广播传出来,通过村广播室向村民喊话,要求村民注意防范病毒,加强自我保护。“‘互联网+小喇叭’宣传效果好,减少了病毒可能传播的风险;村干部用乡里乡亲的语言,更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针对“小喇叭”宣传,舒城县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说。
每天中午11点左右,宣城市宣州区向阳街道板桥村的40个喇叭同步响起,村党委书记彭文清在广播前“喊话”,呼吁广大村民做好疫情防控。
板桥村每天中午的“广播会”是从1月27日开始的,内容涉及疫情通报、防控知识等。每天上午,彭文清都会结合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防控知识以及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相关要求,结合板桥村的实际情况,手写广播稿。
连日来,铜锣声、喇叭声在黄山市乡村街巷中回荡。针对山区农村分散、老年人较多且听不懂普通话等问题,黄山市各地农村利用方言编顺口溜、打油诗,用民谚俚语写标语横幅,采取打更敲锣、喇叭喊话、流动宣传车等方式,加大疫情防控宣传频率和力度,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共同参与意识。
“居民朋友大家好!疫情形势要知晓,没事不要到处跑,外出口罩要戴好……”连日来,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居民每天都能听到这段大喇叭播放的宣传语。这段录音是幸福社区第14党支部书记陈天玲用本地方言录制的。内容简单好记、通俗易懂。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几位党员拿着喇叭,沿街播放宣传语。
“这‘大喇叭’天天响,居民们意识可是强了不少,对我们做群众工作有很大的帮助。”2月2日,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永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吴青松告诉记者,目前社区有5户要办宴席的居民都选择了延期,社区内娱乐场所也全部关停。
自1月24日以来,宜秀区启动应急广播“村村响”,遍布全区的354支应急广播大喇叭,响到村庄农户,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知识“飞”进每一个寻常百姓家。此外,该区还发动村干部、志愿者利用音箱和手持小喇叭在90个设卡点、62个住宅小区等重要区域反复播放劝离、劝返录音,正确引导,消除恐慌。